怀念旧版
01
学校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座谈会
02
王稼琼一行赴雄安新区考察调研
03
金沙8888js官方举办2022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思源书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文化 > 思源书香

时间:2021-07-26 来源:规划与学科处 作者:张樱

【我与交大】张樱:那些年,引领我不断成长的教务人

30年的职业生涯中,我在教务处工作了21年,历经4任主管教学副校长、7任教务处长,成为一名资深的老教务。21年的教务生涯是我与交大最深的渊源,也在我内心结下了深深的教务情结。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最难忘的,就是那些曾经在教学管理岗位上无私奉献、引领我不断成长的前辈们。

1

1990年7月,我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分配至交大教务处教研科工作。当时的教务处长是蒋焕文教授。

任教务处长前,蒋老师是通控系的知名学者。他编写的《电子测量》教材是该课程在国内的领军教材,先后多次再版重印,两次获得国家优秀教材奖,并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调任教务处处长之后,蒋老师一心扑在教学管理工作上,牺牲了自己的科研学术。记忆中那时候看到的大量文稿和报告,都是蒋老师亲笔起草。老前辈回忆蒋处长时,常常向我提起他曾经说过的话:“在担任教务处处长期间,如果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了,但是我的科研没有什么成果,那我是尽职了,我会感到欣慰;反之,如果我的科研搞上去了,但是学校的教学质量没有提高,那就是我失职。”

蒋老师非常强调服务意识,严格要求我们不能随意打电话让系里来取文件,而是让我们把文件通知一一送到系里去。老师们来处里办的事即使不是自己管辖的范围,也不能简单地推脱,而是要向老师说清楚办事的具体渠道和流程。如果工作能够暂时离开,最好能把老师引到对口的办事人员那里去。蒋老师这样要求我们,他自己也是这样亲自践行。

蒋老师虽然话语不多,却非常关心同事和下属。“六一”的时候,他会为处里每位有小孩的同事准备一份礼品;中秋节的时候,他会自掏腰包给处里每位同事送一块稻香村月饼;同事病了或者遇到难事,他也会主动关心帮助,出钱出力。

蒋老师为工作呕心沥血、积劳成疾,但仍然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工作,直到64岁时不幸英年早逝。他去世之后,上千师生赶去八宝山为他送行,那场面令我深感震撼,久久难忘。至今20多年过去,仍有很多人提起他,对他都是有口皆碑。

虽然那时候我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对教学管理工作的体会还不深,但蒋老师以身作则地为初入职场的我树立了一个标杆,做工作就要向他那样,全心投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2

那时候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是王金华老校长。在做副校长之前,王校长也是机械系的大牌教授。

那时候主管副校长的办公室是与其主管的主要业务部门在一起的,王校长的办公室就在我们科办公室的隔壁。每天早晨上班,他都会满面笑容地主动跟我们打招呼。工作上有事情需要讨论,他也会随时来办公室与我们商量。虽然身为校领导,但他是那么平易近人,让我感觉我们之间并没有上下级层次之间的差别,而只是在工作分工上有所不同。因此,内心从未对他产生过敬畏感和距离感,有时甚至还会没大没小地跟他开玩笑。

1991年,为了修订全校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王校长亲自带着时任教研科长的许茂祖老师和刚刚大学毕业的我,一起奔赴内蒙古,从呼和浩特到包头,从集宁到二连浩特,走遍了呼局的各个站段,与相关领导、部门和校友分别座谈,了解用人单位和毕业校友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意见建议。

在积累了大量一手资料,进行了充分研讨之后,他们非常信任地把撰写调研报告的任务交给了我,并对我最终完成的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这让我有了信心,从此开始逐步承担起草文件报告的任务,慢慢成长为教务处的一支笔杆子。从他们身上,我也学到了平等尊重和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

3

许茂祖老师是我刚参加工作时的直接领导。十年阿里驻边的经历养成了他热情好客的性格。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做一大桌拿手好菜,招呼科里的同事去他家改善伙食。顺便提供洗衣机,让我们这些单身青年浣洗被单、牛仔裤这些手洗起来比较费劲的衣物。许老师在生活上非常照顾我们,主动帮我们解决难题,在工作上却要求非常严格,有一丁点做得不到位,他都会立刻不留情面地指出来,要求我们马上修正。

许老师不仅是学校教学管理与改革的骨干,也是全国知名的教育评估领域的专家。在我工作十年后,许老师介绍我加入了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秘书组。秘书组主要负责全国本科教学评估的政策研究和组织策划工作,其中有宋烈侠、霍雅玲、钱仁根等国内著名的评估专家。参与此项工作打开了我的视野,使我有更多机会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兄弟院校的经验,对本职工作有了更多方位和更深层次的思考。秘书组严谨认真、力求公平公正的氛围也让我对评估工作充满了神圣感和使命感。

最让我难忘的,是一次我随许老师作为教育部专家组秘书到某高校进行评估。专家组在深入考察的基础上对该校的本科教学工作做出了实事求是的评价,提出了中肯的建议。然而,这个评估结论与该校某领导的心理预期是有差距的。这位领导并没有把这次评估看做是学校总结过去、分析现在、规划未来的发展机遇,而是把它当成了取得个人政绩与谋求个人后续发展的资本和台阶。因此,他对评估结论颇为不满,在交流反馈意见的时候,与专家组发生了激烈的思想冲突。在冲突面前,专家组组长坚持原则,据理力争,决不让步;专家组全体成员团结一致,顶住压力,毫不妥协,坚决维持原有评估结论。在这个斗争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专家组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坚持原则、刚正不阿的铮铮风骨,令我至今记忆犹新。

4

杨肇夏副校长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他深入一线的工作作风。上任之后,他听了无数堂课,跑遍了全校的每一个教学实验室。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他启动了系列重点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验教学基地和实习基地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等一系列建设与改革,有力地提高了学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根据长年积累的一线教学经验,他提出了“宽口径、厚基础、重个性、强能力、求创新”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强调要把实现学生的自主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

为了总结实验教学基地建设成果,他带领我们与电工电子和物理两个实验教学基地的陈后金、侯建军、王玉凤、成正维等教授一起,认真梳理基地工作,总结经验,凝练成果,研讨方向,反复推敲、逐字逐句地修改基地建设总结材料。在一轮一轮的研讨修改过程中,我们得以与他深度交流,领会他的教育理念,体会他的工作思路。

有一次在物理实验教学基地修改完报告,已经是深夜,教学楼的楼门已经关闭,楼管员也已经熟睡。他就和我们一起,从一层的一扇窗户中跳出教学楼,迎着月光走向回家的路。

杨校长这种带领我们集体讨论改稿的工作模式,带出了一批善于梳理思路、总结凝练的教学骨干,也为学校本科教学发展播下了以点带面的火种。王玉凤、陈后金教授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成正维教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学校的本科教学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精品课程与教材、教学名师与团队、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我在其中也得到锻炼,受益匪浅。

5

王永生副校长是我在教务处时的最后一位主管副校长。

他善于倾听,也擅长鼓励。他注重把握大的方向和最终的实施效果,在确定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后,很少在细节上干预我们的具体操作。他常对我们说:“你们觉得没有问题,我就相信你们不会有问题。”他的信任既让我们增添信心、放开手脚大胆工作,也激发了我们对工作全面负责的主动性,以对得起领导的信任。

放手并不等于放任,永生校长非常注意关键环节的把控,他会认真询问关键节点的每一个细节,绝不轻易放过一个疏漏。需要他出面的环节,他也会竭尽全力,并且主动告知我们他的工作进展,让我们的工作形成上下一盘棋。

2005年,我被抽调到学校评估办,也是在他的主管之下。评估办工作压力非常大,我们几乎每天都是从早上8点一直工作到晚上11点之后。永生校长常常会在下班之后来评估办转转,慰问每一个人,并与我们聊聊工作进展和思路。

一次,我们在科学会堂组织全校召开评估工作会议,当天正赶上我母亲动手术。做完会前准备,待会议顺利召开之后,我便匆匆赶往医院。散会之后,细心的永生校长询问同事们,为什么会议当中没有看到我。当得知我家人罹患癌症在做手术时,便立即嘱咐一定要问问我有什么困难和需要,并专门慰问了我,令我非常感动。

6

屈波处长是我在教务处时的最后一任处长。她十几年如一日,坚韧执着地保持着全心投入的工作状态,她那旺盛不竭的精力常常让我暗自佩服与惊叹。她曾累到眼球血管破裂眼白充血,也曾因劳累小中风导致面瘫,就这样还坚守在岗位上,从未停歇。

她以目标为导向,将处内的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运行和质量保障等各方面力量统筹为一个共同运行的整体,更将学校宏观调控与学院具体运作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协同为目标一致各具风格的共同作战,带出了一届实力最强、团结协作、无坚不摧的团队。她带领大家突破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组织了全校专业主干课程研究性教学大纲的编写,推动了各专业研究方法课程群建设,推进了本科生科研训练体系建设,推行了科研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为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立下了汗马功劳。

她执行力超强,任何事情都会落实到位,不留死角。她给自己莫大的压力,也相应地把这份压力传递到校院每一位教学管理人员身上,每个人都感到压力山大,不得喘息。然而天长日久,大家对她却没有多少抱怨。因为她不存私心,永远冲锋在前,因为她全心全意为的是工作。她会让院系和参与教学建设与改革的老师们体会到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也会让付出辛劳的教学管理人员感受到自身的业务成长。

她给我以充分的信任,给我压了充分的担子,让我每每在莫大的压力中不断挑战自我、突破极限。在她的引领下,我的业务能力不断提升,成长为一名真正的管理者,领会并实践了对学校本科教学建设与管理工作从整体布局到谋划实施的全过程。从顶层设计到全面落实,从分步实施到节点把控,从总结验收到成果凝练,锤炼了我的教学研究能力、谋篇布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虽然很累很辛苦,但我感觉自己的每一份辛劳都很有意义,交大本科教学水平的提升、交大的发展中有我付出的心血和贡献,内心总是满满的自豪感。

她对工作近乎偏执的投入曾让我以为她的生活中只有工作,没有其它。当看到退休以后的她以同样的热情与专注投入到跳舞和摄影时,我才发现,原来她心中也有对生活的炽爱,只是暂时让位于工作了。

7

前面提到的诸位前辈,是一代代教务人中的典型代表,他们的身后,还有更多默默无闻地奋斗在普通岗位上的教务人。任劳任怨的“老黄牛”白之贞老师、敦厚朴实的张桂花老师、总是把方便让给大家把困难留给自己的处内大管家崔秋云老师、为开启和完善学校本科教学信息化管理立下功勋的司银涛和魏旺强老师、为学院教学工作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朱晓宁副院长、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教学秘书胡国海老师……

教学管理工作繁杂琐碎但责任重大,事关全校的教学运行秩序,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容不得半点疏漏。教学管理工作原则性强,涉及到每一位师生的切身利益,必须严守规章制度,严格按章办事,容不得半点徇私舞弊。教学管理工作节点性强,一环紧扣一环,必须牢牢把握工作节奏,不能有任何怠慢和拖延。教学管理工作必须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全心全意服务教学一线,服务广大师生。

身为教务人,要有胸怀大局的格局意识、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坚持原则的工作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追求卓越的职业技能、尊师爱生的服务意识、淡泊名利的人生修养。

这些老教务的传统和作风,在一代一代教务人中不断传承接力,发扬光大,凝结成教务人的特质,闪耀在每一位教务人身上。早晨八点之时,教务人一定已经在岗;夜幕降临之后,一定还有教务人的办公室灯火闪亮。

一代代的教务人,就是这样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书写着自己的无悔人生。交大的校史上或许不会留下他们的名字,岁月的流逝也终将会令他们渐渐不为后人所知,但交大本科教学发展的历史中,抹不去他们辛勤耕耘留下的坚实足迹。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可亲可敬的前辈们以他们身先士卒的示范引领我完成了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学生到成熟干练的管理工作者的蜕变,他们的言传身教不仅教会我如何用心做事,更让我领悟了应该如何做人。他们帮助我理清自己的内心诉求,安心做好自己,坚守初心。他们教会我辩证看待事物,不去计较眼前的利害得失,专心做自己的事。他们帮助我完成内心的成长,在遇到困难挫折时不去抱怨悲叹,而是接纳感恩这些磨砺使我内心更加强大平和。我深深地感谢他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些引领我不断成长的教务人。


(摄影:张先睿)



分享到:
Baidu
sogou